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储备和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建设和发展基层党组织,责任更重大、任务更紧迫、意义更深远。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中国设计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以服务国计民生为使命;交互设计方向作为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从事产品交互设计研究的方向之一,以推动学科建设为使命。
使命存之,蹈以行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交互设计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立足专业和国家需求始终坚持发挥学科优势,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结合点,围绕“党建筑基”、“学术筑才”、“文化筑梦”三个维度互融共建,传承“头雁”领飞使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将党建工作往“实”处去。
一、党建筑基之维:在“造形”“铸魂”上出“实”招
支部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支部建设,把制度建、阵地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筑支部体系,支部深化“12345”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员对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认可度”和“群众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肯定度”为切入点进行成效调研。在造好制度体系之“形”的基础上,积极尝试铸牢党员思想之“魂”,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互融共建、同频共振。
筑支部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师-博-研共同体”互促制度、长三角设计学科高校党建联盟学生支部,党员对接班团等工作制度,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
筑支部阵地,校内加强初心苑、创客空间实体阵地建设,做到文化上墙;校外加强与长三角设计学科高校党建联盟、无锡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无锡市云林街道党委等单位阵地共享建设,为思想实体可接触提供可能。
二、学术筑才之维:在创新创业创优上显“实”效
支部紧密围绕“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面向”指导思想,通过创新项目、创业团队、创优平台的“三大”建设,积极推动提升支部科研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优精神,并形成带动作用,用高质量科研支撑服务育人实效。
筑学术创新之势,促进师生互动,打造“师-博-研学术共同体”,支部成员获iF、红点在内的设计类奖项103项,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社项目在内的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课程《环境设施与创新设计》慕课视频制作,课程上线“学习强国”,播放量218万,点赞量3万,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筑学术创业之力,将党建与培养工匠精神和创业意识紧密结合,以“设计青山大讲堂”“创设+”品牌为阵地,开展思想引领、创业实训活动受众2000+;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走进阿里巴巴、网易等5家知名企业调研,聘请创业导师4人,现有2人创业。
筑争先创优之台,线下引领与线上宣传结合,组建榜样宣讲团、开设云上思享会,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省最美大学毕业生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
三、文化筑梦之维: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展“实”干
支部传承生生不息的设计文脉、继承攀登在途的青山精神、转化青山设计的学术理想、振兴人文日新的文明基因,充分发挥学院“青山文化”载体作用,创新“设计青山筑梦为国”系列品牌项目,增强党支部活动的“鲜活度”,厚植家国情怀。
筑扶贫攻坚之能,党建+教育扶贫,支部成员为爱黔行,赴贵州交梨民族小学,通过艺术课堂聚力教育精准扶贫,扶智结合扶志,助力脱贫工作。党建+扶贫助农,疫情背景下采取“云”形式为学校定点扶贫县贵州从江和新疆叶城农产品进行IP形象和产品包装设计,活动受新华网、新民网等媒体报道5次。
筑中国战疫之能,党建+志愿,支部党员践行初心,全部成员响应党中央号召捐款捐物,陈俊龙等3人积极联系一线捐献物资,支援校地抗疫工作,5人获校地表彰。专业+志愿,结合专业特色号召以视觉语言宣传防疫知识,4件作品入选中国青年报,创立Wuhan2020 推出疫情机器人项目,汇聚3000人助力抗疫。
筑传承非遗之能,带领“手指上的中国”实践团队探访记录“青神竹编”“宜兴紫砂”“绍兴黄酒”等文化瑰宝,设计作品获北京设计周银奖,制作视频宣传非遗文化,受到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数20余次。
筑美丽乡村之能,与无锡和风社区、冬青村、桃源村结对开展乡村外貌改造、农产品包装设计。系列活动受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数30余次。
四、成效与启示
1.强化了学生支部党建与学科互融共建路径的新认同
成功搭建了“12345”党建工作体系,充分调动支部党员主体作用,支部学术成果丰富,荣获各类设计竞赛奖项100余项,其中国际顶尖2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45项,国家奖学金4人次。
2.收获了交互设计方向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成果
支部成员争当模范,近三年获教育部人社项目1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省最美大学毕业生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支部书记考核近三年2次获得“好”;作品《张福昌》获教育部“读懂中国”优秀微视频奖;20届毕业生党员70%进入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500强企业。
3.探索了学生党支部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在围绕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上,支部围绕扶贫、战疫、美丽乡村、非遗传承开设“设计为国”系列品牌项目。各类活动累计线下参与人数3000余人,线上参与220万余次,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数20余次。扎根长三角地区和江南文化圈,创建设计学科学生党建交流平台,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等8所院校加盟。